庄则栋患癌症,留下遗嘱:我走后,不要给大家添麻烦,不搞追悼会

2022-09-03 22:11:00

bilibili充值

说起“乒乓外交”,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推动上世纪中美关系缓和的重大事件,但这件事情背后的功臣,现在却鲜有人知道了。

不过说起他的名字,倒也是如雷贯耳,他就是我国、乃至世界乒坛的一个传奇人物——庄则栋。

庄则栋的后半生过得并不顺利,一直颠沛流离,晚年还不幸患上了癌症。

但他很乐观,一直笑对生活,在知道自己的癌症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,也很洒脱地留下了一封感谢信,并且留下遗嘱说:我走后,不要办什么追悼会。

不久后,这位传奇名将就与世长辞了。

庄则栋

早年辉煌运动生涯

庄则栋1940年8月生于江苏扬州,年幼时跟随母亲生活在扬州,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,才得以与远在北京的父亲团聚。

来到北京之后的庄则栋渐渐迷上了乒乓球,一时间乒乓球成为了他唯一的爱好。

14岁那年,庄则栋正式进入少年宫乒乓球队,因为成绩特别突出,17岁时被选入北京市乒乓球队,并于同年拿下第一个全国冠军。

从此庄则栋就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冠军之路。

年轻的庄则栋

1959年,庄则栋入选中国青年乒乓球队,并于当年夺得国际乒乓球比赛的男单、男双、男团冠军,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人员。而后,庄则栋参加了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,并且蝉联了3年的男单冠军。

1961-1971这十年间,庄则栋拿到的冠军数量比其他队友获得的冠军数量全部加起来都多。

当时的庄则栋名声响彻运动界,成为名符其实的乒坛第一人。

不过最让庄则栋为大家所熟知的,还是“乒乓外交”这件事,庄则栋就是这件著名外交事件的主人公。

庄则栋

乒乓外交

1971年,庄则栋参加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,带队前往日本名古屋。中国队准备乘大巴车前往休息点的时候,一名美国队员上错了车,庄则栋为了缓解了尴尬,主动打了招呼。

在当时中美关系尚处于“冰冻”的情况下,庄则栋的这一行为可以说是非常危险和大胆。果不其然,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,瞬间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。

不过,当时的中美关系亟需改善,正好缺少一个契机,现在这个机会来了。

毛泽东同志得知庄则栋的事情后,立马决定,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,由此开始了中美之间的“乒乓外交”。

乒乓外交

事后,毛泽东还开心地表扬庄则栋:“这个年轻人球打得好,还会办外交。”

而作为这件大事的主人公,庄则栋谦虚地说:“这只是乒乓球有幸成为我们祖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契机而已,我的行为只是一个偶然因素,我为能成为这个契机感到自豪和荣幸。”

庄则栋的这一友好举动开创了一段“乒乓外交”的佳话,中美关系也成功“破冰”。

庄则栋(右)

中年的坎坷

庄则栋的运动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,但是他的后半段人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
1972年回访美国之后,32岁的庄则栋已经无力再上赛场了,于是他决定退役,为国家培养乒乓球的新鲜血液,在幕后继续为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奉献自己。

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太过辉煌,无数次为国争光,而且在“乒乓外交”这件事情上立下大功,所以退役后他不仅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青年队的总教练,还兼任了国家体委党组副书记一职。

不过,一心只想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尽心尽力的庄则栋还没有意识到,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政坛。

庄则栋(左二)

1973年-1976年间,庄则栋因为分不清形势,只是一味听从上级指示,从而犯了一些错误,也因此被分配到了山西太原当乒乓球教练。

后来,经过朋友的多方走动和努力,才终于将他调回了北京,得以与家人团聚。回到北京后,庄则栋决定回到北京少年宫当教练,回到自己梦想最初开始的地方,为祖国培养新一代的乒乓球选手。

不光是在事业上,庄则栋的感情生活也遭遇了不幸。

四年的分居生活磨灭了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,加上夫妻两人本来在思想价值和生活习惯上就有许多不合之处,所以他们经过协商,于1985年2月份办了离婚。

事业爱情双失意的庄则栋深受打击,只能一心扑在眼前的乒乓球教育上,不过庄则栋的传奇人生并没有就这样碌碌而过。

他的人生又迎来了新的变化。

庄则栋(左一)

晚年人生更加丰富多彩

离婚后的庄则栋并没有孤独终老,而是收获了一生的幸福。在庄则栋人生处于跌宕起伏的那几年里,一直有一位日本姑娘在到处寻找他,那个人就是佐佐木敦子,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。

两人初次相识是在日本世乒赛上,后来庄则栋去日本访问,佐佐木也专程过来看望他。一来二去,佐佐木就爱上了庄则栋。后来得知庄则栋离婚了,佐佐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,决定抛开一切,去寻找庄则栋。

下午,正在工作的庄则栋终于被佐佐木找到了。两个人见面后都很高兴,并且很快就确立了关系。

按照当时的规定,庄则栋是不被允许娶一个外国人的,而佐佐木没有办法,不愿放弃,于是决定加入中国国籍。

庄则栋和佐佐木

最终,他们的结婚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批准,二人终于修成正果。往后的日子里,佐佐木放弃了高薪的工作,一心扑在家庭上,跟随庄则栋东奔西走,为中国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也默默出了很多力。

在事业上,庄则栋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乒乓球的发展。在北京少年宫任教时,他培养出了多位优秀青年运动员,其中不乏一些学生因为优秀的乒乓球成绩被特招进清华北大。

1994年庄则栋因为出色的教学成绩被评为特级教师,庄则栋听到消息后很激动,简直比他拿了冠军还要开心。

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,庄则栋离开了教练的岗位,开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广乒乓球,为乒乓球的发展东奔西走。

庄则栋和佐佐木

2000,庄则栋就在济南创办了“庄则栋乒乓球学校”,并且亲自担任校长。

2001年,为了促进全民健身,同时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,庄则栋和昔日的好搭档邱钟惠一起创办了“庄则栋、邱钟惠国际乒乓球俱乐部”。

2003年底,庄则栋回到了太原,在这里创办了“太原庄则栋乒乓球俱乐部”。

2004年,庄则栋成立了“庄则栋北京信息咨询中心”,为乒乓球运动的教育开展专业化的信息支持。

可以说,庄则栋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,而他自己也并不觉得辛苦,一直怡然自乐。

庄则栋

晚年不幸再次降临

不过到了晚年,不幸再次降临到庄则栋的头上,他患上了癌症。

早在2006年,庄老就因为便中带血、腹泻多次去医院进行过检查,不过当时只是被诊断为痔疮。往后的两年里,庄则栋忍受着身体的不适,带着治疗药物加入到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列。

但是到了2008年7月,庄老的身体实在是撑不住倒下了,这次则是被诊断出了直肠癌,而且已经是晚期了。

就像庄则栋说的那样:“只要活一天,就战斗一天!”尽管和癌症抗争的日子太过艰苦与难熬,但他仍锲而不舍地与病魔斗争着。

在病床上的庄则栋

2008年8月7日,庄老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治疗,手术成功切除了病变的直肠肿瘤。

可庄老躺在病床上却开心不起来,因为第二天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了,在奥运赛场驰骋了十几年的庄则栋,却无法亲临祖国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,只能平躺在病床上,连看电视直播都是奢望。

庄老手里紧紧攥着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,一言不发。

一个毕生以体育为事业的人,两年来拖着生病的身体为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东奔西走、忙前忙后,而就在开幕式前夕,却因身体原因不能亲眼看到这盛大的一幕,的确是让人感到万分遗憾。

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庄则栋

就在庄则栋还沉浸在错过奥运会的遗憾中时,他的身体再次拉响了警报。同年10月,他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,庄则栋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治疗。

而庄老身上的癌细胞也并没有被彻底杀死,从年底开始,庄老开始了与癌细胞的拉锯战。

在之后的4年里,癌细胞不断在身体里扩散,庄老不得不频繁地接受手术治疗。

仅2012年8月至10月,庄老就做了4次手术,割掉了身体里11个肿瘤。

四年来,庄老做了大大小小20多次手术,化疗更是一直没有中断过,其中所忍受的痛苦,可见一斑。

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庄则栋

在与癌症斗争的这几年里,庄老不仅积极接受治疗,身体好转之余还在不停地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四处奔走,出席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。

而且每次在公众面前亮相,都是西装革履、精神抖擞。不管癌症有多么的难以战胜,但它绝不可能打败这个骄傲的乒坛传奇。

到了2012年,庄老再次住进了医院,此时的他已经快一周没有大便,肝脏坏死了7/8,身体已经到了极限。但是他在最后的这段日子里仍然不屈不挠,又撑了5个月。

2013年2月10日,庄则栋还是没能战胜癌症,永远地离开了。

庄则栋去世

临走前,庄老写下了《遗嘱》:

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之前,说几句心里话。

感谢祖国对我的培养;感谢人民对我的抚育;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厚爱;感谢战斗集体对我的帮助;感谢亲朋好友对我的支持;感谢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。最后,感谢与我同甘共苦的妻子。

并且,与妻子商议好:“死后不愿意再给大家添麻烦,不搞什么追悼会。”

庄老去世后被安葬在昌平凤凰山陵园,并为他树立了一尊雕像,雕像的形象是他在赛场上的一张照片,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张照片。

庄则栋

家人也遵循了他的遗嘱,没有搞追悼会,只有亲朋好友赶来默默地为庄老送别。

现如今,庄老已经逝世8个年头了,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也越来越好,这离不开庄则栋的付出。

而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佐佐木墩子每年还会出席“庄则栋杯”,她想替丈夫看看现在中国乒乓球的年轻血液是多么的优秀。

庄老如果泉下有知,想必也能甚感欣慰吧。

参考文献

新浪体育,200年11月30日15:34,《庄则栋、邱钟惠国际乒乓球在京揭牌》

《庄则栋自述》,2014-5,新华出版社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麻山百科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