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,沿着战友修好的路,带病冒雨带我参观僜人村

2022-09-22 08:22:00

矿机回收 http://www.haifakeji.com/

与战友同行去僜人村佘忠兰

2021年8月13日,傍晚,我散步,在下察隅滨河路,巧遇边防战友等人。我们一起散步后,互相道别,他们回了部队,我回到镇上宾馆。

晚上,战友微我:″明天想怎么过?″我说:″出去走走吧,看看风景散散心。″他说:″明天我带你去僜人村看看吧。″听到这个好消息,我好激动开心,赶紧致谢战友。明天是周六,期待度过快乐的一天。

次日,我一直等到了下午15:30,战友才微我,让我赶去他部队前面学校前面交通电子眼附近的小木屋,他正在那里避大雨,等我一起上山。我撑着小花伞,急匆匆赶去小木屋。闷热的天,走得我汗湿衣衫。我很快走到破旧的小木屋,见他正坐屋檐下看手机等我,迈步上梯走到檐下,一起避雨聊天,小憩了一阵子。

(我们避雨小憩的小木屋)

雨稍小了,战友高高兴兴的和我肩并肩出发,带我去登山。他一边走,一边观察拍照,百度查查不认识的一些粗粮农作物、野生植物花果等……他很有生活情趣,爱动脑筋,和他在一起,很长见识,特有乐趣。朋友们都很喜欢和他在一起,我也一样。

战友带路,他走前面,我走后面。走进丛林,走进芭蕉林道,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……一条泥泞的小路,是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,向山中隐秘延伸。战友捡来一根长树枝,在前面用树枝为我扑打路旁杂草上的雨水。成片成林的野生芭蕉树,高高的树稍上,果实成串,诱人的天然芭蕉,味道鲜美,还有美容养颜通便之功效。硕大的芭蕉叶,含笑托起山中云雾。参天大树漫山遍野,飘落的红棕色松叶,铺盖一段段潮湿的泥路,松软又美丽,仿佛为我们特意准备的天然地毯。山崖陡峭奇险,山路崎岖狭窄,山涧泉水叮咚,溪流潺潺……

走到蜿蜒上伸的不规则石梯路,走着走着,战友回过头,平静地告诉我:″这条山路,是我们部队修的,我带兵来修的。″他专门带我走他们部队修的那条山间曲弯峭壁危险山路,特意让我体验一下。走到半山腰,他从路边草丛中,魔法般地取出一瓶矿泉水,递给我。我惊奇地问:″怎么草丛中还有矿泉水呀?哪儿来的?还能喝吗?″他低调地说:″我们前几天补修这条山路时特意搁在这里的,心想哪天有爬山的军地路人渴了可以喝呀。″

从山脚到山顶,全走的他自己带兵修的那条路。有一段崖边路断了,他们早已在悬崖树杆上拉上粗铁丝。我们一前一后手拉铁丝经过断裂的石板路,战友怕我摔下山崖,为了安全起见,他嘱咐我手上千万别拿手机、伞等任何物品,让我先放在小背包里,好腾出双手钳住铁丝,集中注意力,小心过那段最险的断裂路,他还用温暖的手,好心拉我一把,护佑我攀岩过去。

(战友们用铁丝牵拉着的断裂石板险路)

上山途中,看见许多小动物、虫鸟等。刚冒险走过那段断裂路,战友无意间轻轻踩到一只路边草丛里的蛤蟆,当他一抬开右脚,那只蛤蟆哼哼唧唧叫了两声,然后跳到路边崖处草丛中。他回头捡起小石头、小土块,轻轻朝蛤蟆扔去,故意逗蛤蟆玩。他的举动,像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似的。

快到山顶,见林中经幡飘飘,格外美丽。我们在林中歇歇脚,他坐大石头上,看看抖音,我拍拍林中五彩经幡……拍完小视频,我们一人坐一块石头。我嫌石头太硬,不好坐,便起身,撑开伞,倒放在他身旁落满松软棕色干松叶的地面上,我一屁股坐下去,不慎坐断了伞骨。

战友带病冒雨带我爬山上了海拔近3000米的僜人村。到了僜人部落大门外,他拍一个风景抖音,让我自个儿先在院内转转,他坐在篮球架下,看看风景,看看抖音。天上白云朵朵,山上云雾缭绕……好一个云朵上的村庄,生活在人间仙境的僜人真幸福。

(僜人村一角)

战友敲开僜人部落的大门,僜人部落首领阿鲁松热情迎接,我们一起走进僜人部落,我们俩,一人荡一个秋千,阿鲁松陪他聊天。

后来,来了一群高个子外地游人,中年男女,山东口音,其中一位是军人,男性,他和战友谈话交流,得知战友原来曾是勇斗歹徒的英雄,大家喜出望外,都争先恐后和战友拍照。原本清静的院内,一下子热闹沸腾起来,大家对英雄的崇拜,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。在西藏边防,能巧遇英雄见到真人,深感荣幸。

我们在僜人部落院内转了一圈,全是原生态风情,环境干净优美。百花盛开,花草品种多。我尽情欣赏着花草瓜果等植物。我看见树上挂着许多印度西红柿,印度青西红柿,还未成熟。印度西红柿密度大,比重高,看似个儿不大,一掂,挺重,沉甸甸的。蔬果除了印度西红柿、长长的线豇豆、芭蕉、柿子等,还有我不认识的粗粮粮食植物。

(僜人部落院内印度西红柿、芭蕉等)

(僜人部落大门外)

院中央木楼客厅,牛头挂满了墙,阿鲁松站在挂牛头的墙边,给我们讲僜人和牛头的故事。

(原僜人部落首领现任沙琼村村委主任阿鲁松和牛头)

阿鲁松说,杀牛请客之后要将牛头保留下来,代表他们的财富和地位。他还说,很早以前,下察隅镇,人口很少,不到100人的僜人族群,一大批马帮来这里做生意,慢慢的就有了来往,人口也增加了。现在已经发展成6个僜人村群,237户人家,1300多僜人,僜人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。政府出资给僜人盖起房屋,他们有了漂亮的新家园。目前下察隅镇现在有6000多人,主要是藏族、汉族、纳西族。

僜人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少数民族,藏语称他们为僜巴。人们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十七个民族,国家还未正式将僜人列为一个少数民族,因为僜人人口数量还达不到标准。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,但没有文字。中国的僜人主要分布在西藏的东南部察隅一带额曲、察隅曲、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。在当年这茂密的原始森林里,是僜人部落穴居的家。房子好似火车硬席的卧铺车厢,墙壁和地板用竹子编织,或者用木板盖成。吃的是僜家独特的手抓饭,喝的是僜家酒。

僜人过去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,大家都传说阿鲁松有多少位妻,让阿鲁松郁闷不已,特别是现在许多年轻的僜人,对外都称自己是阿鲁松的孙子或孙女,他摸不清头脑。沙琼村还有一位著名的僜人,他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僜人服饰唯一传承人,不过我两次上僜人村都没见到。僜人过去一直居住在海拔2000米的山上,他们进行了三次搬迁,政府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,僜人的生活越来越好。

原僜人部落首领阿鲁松当选为沙琼村第一任村委会主任,他能够熟练应用僜人语、藏语、汉语,说得很流利,所以在僜人中有很高的威望。前几年,他公开宣布,不再把僜人部落首领传给自己的儿子,这样他就成了中国僜人部落最后一位首领。据说80年代的时候,阿鲁松带着僜人传统的长刀前往北京开会,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,经民航部门特许,阿鲁松带着长刀乘坐飞机,他是至今唯一一个带着长刀乘坐民航客机的人。

僜人家夜不闭户,女人耳环当酒杯。

晚餐前,我和战友坐在走廊沙发上,一边赏风景,一边聊天交流。战友察觉我今年很少写文章,说我平时把时间虚度了真可惜,让我要像以前一样,多写文章。回想我自己,今年过去大半年了,是很少写文章,成天瞎忙,喜欢玩浪漫看风景发抖音。他说其实我身边有很多好素材,让我多搜集多写点文字,可以拓展我的文化厚度和宽度。让我挤时间整理修改我写的所有的文字,分类编辑,出书,至少要全部打印装订成册。

谈话间,我无意中发现身穿外套短裤的战友那裸露的右小腿上,有三道竖着的长长的伤疤,问他咋了?他淡定的告诉我:″上次边防巡逻滑下山坡被划伤的……″我有点心疼,对战友肃然起敬。他说他准备又开始写文章,说有很多题材和内容写,比如参观僜人村,他建议我也写。

晚餐前,僜人部落阿鲁松派僜人女服务生送来粗大的黄瓜,请我们生吃解渴,黄瓜汁多脆甜可口。紧接着晚餐,我请战友吃手抓饭,鸡肉、配菜、鸡汤……

(僜人鸡肉手抓饭等特色美食)

僜人的生活,别有风味,手抓鸡肉炒饭喷香,鸡大腿、鸡胸肉块,鲜香可口。拌黄瓜、拌白萝卜丝、生菜、青色野辣椒苗(青花椒苗),味道好极了。我们二人,两份鸡肉手抓饭,100元一份,一人一半只鸡,感觉鸡肉份量好大,刚吃饱了生黄瓜的我,哪还能吃下那么多鸡肉呀。

晚餐后,天快黑,战友让驾驶员、通讯员小战友开车上山接我们。我们一行很快下山。他们把我送到农场佳龙宾馆门口后,便径直回了部队,我目送人车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……

(注:本文中插图均由作者提供!)

作者简介:

佘忠兰重庆万州人,1989年入伍,西藏山南陆军第41医院,就读成都军区军医学校、第三军医大学,毕业分配在西藏军区解放军第115中心医院,已军休。在《高原医学》杂志等发表多篇医学论文,在《西藏日报》、《鱼凫文艺》、《作家新视野》杂志、《雪域边关,我敬你》、《我的青春我的西藏》书刊、《中国交通在线》、成都市作家网等发表多篇诗作、散文等作品,在《军嫂》杂志发表短篇一文。

作者:佘忠兰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麻山百科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