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26 12:08:48
不出翼哥所料,在连续巨亏之下,深圳航空终于资不抵债!
目前,国内已超过12家航空公司资不抵债,至于是哪些航空公司,详情请点击:
深圳航空与山东航空一南一北同属国航系公司,又属于四大地方航空公司,相继资不抵债,由此可见航空公司日子可真不好过。
深圳航空作为国内最大的地方航空公司之一,规模比山东航空大得多,又有宽体机。
从机队规模来看,深圳航空位列南航、东航、国航、海航之后,是国内第五大航空公司。
这两年,机队规模大,亏得就越多,加上深航扩张速度较快,原本负责率就高,这样一来,资不抵债也是迟早的事。
一、深航两年半巨亏100亿元
在疫情的连番冲击之下,这两年半来,深航连续巨亏。
2020年,深航营业收入174亿元,净亏21亿元。
2021年,深航营业收入185亿元,净亏33亿元。
2022年上半年,深航营业收入53亿元,净亏45.9亿元。
两年半的功夫,深航总共净亏100亿元,虽然不如四大航那么惊人,但对于深航来说,也是非常艰难了。
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净亏了46亿元,比过去两年全年的亏损金额都要高,还是令人有些吃惊的。
二、深航资不抵债的原因
对于深航来说,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地方航空公司之一,如今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总体来看,飞机还在增加,总资产规模还在增加。
与此同时,亏损还在持续。
所以,从资产负债表来看:
一方面负债总额急剧扩大。
另一方面股东权益急剧减少。
所以深航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攀升。
2019年12月底,深航资产负债率87.4%。
2020年12月底,深航资产负债率90.5%。
2021年12月底,深航资产负债率96.2%。
到了2021年6月底,深航资产负债率103.3%,已经资不抵债。
当然,翼哥多次提到了深航资不抵债的原因。
一是疫情冲击下连续巨亏。
前面已经分析了这个原因,这是深航资不抵债的首要原因。
两年半净亏100亿元,对于深航这么大规模的公司,无论如何是扛不住的。
客观的说,深航所在的大本营深圳也有几次发生较为严重的疫情,对深航自然形成冲击。
二是盈利能力没跟上扩张速度。
我们经常拿深航与厦航比较。
其实厦航是生于80年代,而深航是90后。
但最近十多年以来,深航扩张速度远超过厦航。
过快扩张带来的两大弊端。
一方面是盈利能力跟不上机队扩张速度,或者说边际收益在递减。
另一方面过快扩张推高资产负债率,加重了财务负担与资金压力。
当然这种现象,并非深航所独有。
就是疫情期间,深航的亏损金额也明显超过同行。
比如2021年,深航以第五大的飞机规模,运输了第六大的客运量,实现了第七大的收入,创下国内第四大亏损金额。
今年上半年又创下了46亿元的亏损金额。
三是机队规模大而杂。
在国内民航业,深航机队规模仅次于南航、东航、国航和海航,位居第五位。
截止目前,深航机队201架,加上旗下昆明航空30架飞机,整个深航231架飞机。
在地方航空公司中,机队规模最大。
在窄体机方面,深航是四大地方航空中唯一配置波音、空客两种品牌、宽体机、窄体机多种机型的公司。
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弊端:多种机型同时运营,成本远高于整齐划一的机队。
四是债务过高的拖累
深航飞机数量多,资产负债率高,债务也是四大地方航空公司中最高的一家。
前面已提及。
三、深航总负债近700亿元
截至2022年6月底,深航:
总债务692.18亿元。
净资产-21.94亿元。
按照目前形势下去,到年底,深航资不抵债情况将更加严重。
从债务结构来看:
流动负债197.5亿元
非流动负债494.7亿元
长期期债务构成相对还是比较健康的。
不过深航短期借款就有56亿元,而账面资金仅36亿元,偿债压力还是比较大的。
四、增资扩股是唯一办法
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,深航想改变困境,唯有增资扩股这一条路。
不过,增资扩股需要大股东国航与深圳地方国资全程物流共同增资才行。
目前国航一方面正在加紧定增150亿元的工作,另一方面推进收购山航的工作。
建议有关方面加快推进深圳航空的增资工作。
毕竟今年的形势较差,下半年的亏损还将持续。
深航上半年财务费用就高达14亿元,当然其中还有部分汇兑损失。
如果不尽快增资,深航的危机将进一步放大。
期待着深航着早日走出困境,再度起飞!